前總統李登輝逝世後,國際媒體評價他的一生,大都肯定他對台灣民主化與本土化的貢獻。其實台灣的民主化與本土化是從蔣經國時代開始的,因此,評價李登輝,不能不提到蔣經國。換言之,蔣和李是前後銜接、一脈相傳的。
上世紀70、80年代台灣面臨巨大內外衝擊,1971年被迫退出聯合國,1978年與美國斷交,加上第三波民主浪潮來勢洶洶,蔣經國為了國民黨在台執政的長治久安,1972年擔任行政院長後開始起用本省籍人士入閣,李登輝就是在當時被拔擢為政務委員。
至於蔣經國為何在1984年提名李登輝為副總統,進而使李於1988年蔣故世後繼任為總統,變成蔣的接班人,許多人認為應該是歷史的偶然;假如蔣經國當時選擇林洋港為副手,或者1984年孫運璿沒有中風,李登輝的仕途大概就只是徐慶鐘這樣的角色而已。
但筆者翻查《蔣經國日記》發現,蔣對李確實青睞有加,稱讚他是「優秀之科學人才」、「有工作熱情,又有新的科學觀念,可以培植的一位人才。」相反地,蔣經國對林洋港的評價十分保留,日記中多次提到林「好名善變,不可不防」、「沽名釣譽,好大喜功」、「有才能,但是在品德方面不夠正直,在緊要關頭恐怕把握不住」等。不僅如此,蔣還一度考慮讓李登輝直接從政務委員升任台灣省主席,1978年4月9日的日記中有明確記載。後來是聽了謝東閔的建議,才把李登輝先派去當台北市長,由林洋港出任省主席。
至於孫運璿的角色,蔣在日記中曾以「真誠可信」形容孫,1984年他不幸中風,確實影響蔣經國後續人事安排。不過即使孫運璿身體沒出事,由於當年副總統由本省籍擔任已成慣例,孫也將因為沒當上副總統,而不可能在蔣逝世後繼承大位。比較可能出現的發展是,黨內的集體領導會持續一段時間,李登輝無法很快就獨攬全局,但這些畢竟都只是假設。
真實的情況是,由於孫運璿病倒,使得蔣經國更用心去培植李登輝,從1984年到1988年兩人曾有156次的個別談話。李登輝像個學生一樣,聆受蔣經國的一對一教導,才會說自己像是畢業於「蔣經國學校」,從蔣身上學到許多關於政治的事,這裡頭包括民主化後的黨外問題,還有如何應對中共的統戰攻勢等。李登輝和蔣經國青年時代都曾是懷抱理想的共產黨員,背景相似。李的學歷高,而且能力強、為人低調謹慎,因此才深得蔣經國賞識,並多方提攜教導。
至於某些藍營人士批評李登輝刻意毀掉國民黨,這恐怕與事實不符。2000年大選國民黨因連宋分裂才失去政權,李登輝是當時的黨主席固然有責任,但連戰、宋楚瑜難道沒有責任?持平地說,國民黨能夠在民主化後繼續執政10多年,沒有步上其他威權政府一夕垮台的覆轍,主要就是蔣經國晚期的開放政策,也就是推動台灣的民主化與本土化,並由李登輝繼任後大力加以落實的緣故。
總之,蔣、李兩人在台灣的民主化與本土化是一脈相傳的,如果肯定蔣經國,就不能否定李登輝,肯定李登輝,也不能否定蔣經國。深藍對李登輝、深綠對蔣經國,如果都能做出公道的歷史評價,台灣政治將會大不同。
(作者: 黃清龍/ 文:轉載中時電子報)
李登輝只是尚大元濟會與猶太共濟會對弈搏局的一枚棋子。
長弓台灣總統蔣經國屬意的接班人是推背圖42象的玉兔唐明
猶太共濟會令美國共濟會CIA阻斷其間破壞蔣經國的接班計劃!
In General:
來來來、建中台大柏克萊;去去去、發瘋開除被跳樓!
台灣留學美國菁英被猶太共濟會先消滅剪除;
回台灣而能身居顯要高位是共濟會傀儡暗樁!
More Specific:
猶太共濟會透過共濟會員蔣宋美齡與蔣經國達成交易:
以不引渡涉嫌江南案的蔣孝武與立李登輝為副總統作交換!
當玉兔青龍唐明摒除萬難拿到博士回台接班時
美國共濟會CIA以蔣經國存有二心發展原子彈的妨礙美國核心利益為由,
立即發動張憲義叛逃作為煙幕、令共濟會員馬英九金溥聰毒殺蔣經國,
而已佔副總統缺的共濟會員李登輝的棋子就發揮奪取政權的棋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