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逾14000人,超過日本和韓國,在亞洲排名僅次於土耳其、伊朗、中國大陸、印度等人口眾多的國家。今年3月17日,新加坡只有266例確診病例,一度被各國譽為防疫典範,不料短短1個半月竟暴增50多倍。公衛醫療水準頗高的新加坡,為何會從防疫的模範生變成末段班?其中顯然有特殊的國情因素存在。
新加坡近期激增的病例主要發生在移工區,這點和韓國有些類似,韓國疫情大量爆發與大邱新天地教會有關。新加坡人口只有500多萬,卻有上百萬的外來移工,從事醫療照護、保安、廢棄物處理及基礎建設等工作。但疫情開始出現時,星國政府雖採取嚴格防堵策略,卻忽略移工宿舍區,這些移工區和居家照護者,因此成了爆發社區感染的來源。
新加坡為什麼會忽略移工染疫問題?有分析說這反映出新加坡嚴重的階級意識,因為這些移工都來自落後地區,新加坡人並不把他們當作社會的一分子,民間如此,政府也一樣,竟然允許雇主用沒有座位的卡車運送移工,讓移工住在擁擠的宿舍裡,12個人住一間,像沙丁魚般,彷彿第三世界國家。
新加坡政府對疫情其實很有警覺,和台灣一樣經過SARS期間的教訓,建造了政府第一線的防疫機制,並早在1月2日就實施邊境警戒和管制,包括檢測、疫調、隔離、治療等,另還結合藍牙科技,推出「合力追蹤」App,鼓勵民眾下載記錄足跡和接觸史等,充分展現新加坡政府的效能。但這只是第一線政府正規軍部分,屬於點對點的作戰,不太可能對病毒完全阻隔。一旦防疫出現破口,譬如大量海外新加坡人回去後發生群聚感染,就必須靠群眾自動自發,才能打贏面對面的戰爭。
但新加坡不像台灣有著強大的民間力量;新加坡政府平日就幫百姓做好所有規畫,造成新加坡人對政府的高度依賴,到了沒有政府就活不下去的程度。所以當防疫大戰開打之後,台灣民眾會自製防疫手冊,並在網上廣為轉發。看到有居家檢疫者在路上走,會有正義的鄉民趕快去勸阻或通報;看到你沒戴口罩,有人會遞上一個給你。這些在新加坡很少看到,因為在政府鉅細靡遺的規範下,民間社會基本上是沒有自主動能的。新加坡的防疫就是在群眾戰爭中輸掉的。
比較台灣和新加坡的防疫成效,可以看出兩地的差別。新加坡是大政府、小社會,台灣政府雖然也不小,但台灣社會更強大些,人民的公民素養遠比新加坡要強。所以當危機出現時,大家雖然也期望政府要展現效能,更多人是把自己應有的防疫責任做到。台灣能維持16天本土零確診,大功臣就是「民眾的自覺意識」,因為大家做好了勤洗手、戴口罩、少摸臉和眼睛等自我健康管理,即便有確診病例曾進入社區,疫情也擴散不出去。加上台灣人有更強大的公民意識,隨時關注公共層面的情況,不怕雞婆地去提醒別人。這些恰恰是新加坡社會所欠缺的,所以台灣在防疫上的表現才能比新加坡好。 (作者: 黃清龍/ 文:轉載中時電子報)
Comments